后来,太后也召见过丹娘几次。
丹娘性子爽利,有话直说,虽直白却不过分鲁莽,一切都恰到好处,反而让太后对她有些刮目相看。
尤其兰心女学扩建一事,要说皇帝赞同,不如说是太后觉得不错。
她年纪大了,最爱看这些年轻的孩子们聚在一处。
况且兰心女学扩建,准备收那些个平民女孩,更是于名声大大有利。
太后说了,若能让百姓之女也学着明理,那么定能夫妻和睦,阖家欢欣。各个小家过得好,不就是整个朝廷之幸?
不得不说,姜还是老的辣。
人家太后多目光长远。
丹娘将这话一说,众人便不好再说了。
消息传开,依旧有几户人家不愿继续在兰心女学读书了,丹娘倒也大大方方的,让账房统计了名单,将原先预交的束脩退给人家,这件事就算轻轻揭过。
二月底时,兰心女学扩建成功。
丹娘挑了个风和日丽的日子,让众人都搬了过去。
如今兰心女学的新处所外头是六间开间,又敞亮又宽阔,面朝东南,不缺日头,屋子里能照得暖烘烘的,人在里头坐着顿觉阳气充足,人也精神。
这六间开间都重新粉刷修葺,做成原先厢房的模样。
丹娘特地做了一番全新设计。
添了读书讨论的地方,还添了思过堂。
这是给犯了错的女孩儿们用的,一边面壁思过,一边不耽误听课。
其中三间给了世家子弟,另外两间分给平民女孩,中间一间又隔成了三部分,最大的一部分供先生休憩,另外的部分一分为二,是给两边女孩子们吃茶用点心的,里头软榻桌椅、花草摆设,一应俱全。
窗棱打开,正对着里头一方精心打点的园子。
正可一边休息一边赏景,一边还能说说笑笑。
原先这样弄的时候,孙大家还有些纳闷,她可没见过哪家学堂还设了这样的厢房。
丹娘笑道:“读书本就是辛苦之事,可也没必要没苦硬吃,学得时候认真学,休息了就可劲儿休息,有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,休息好了学得才能更专注。若连这个道理都不懂,那另外一边的思过堂刚巧派上用场。”
孙大家听得两眼放光,连连点头。
她去与乔娘子这么一说,乔娘子掩口轻笑,与她耳语道:“我早就猜到夫人会这样说了,满圣京城里,上哪儿再找一个如夫人一般的妙人?”
兰心女学扩建期间,丹娘又先后见了好几位前来应聘的女学先生。
充分参考了孙大家与乔娘子的建议后,从中择了三位留下。
唯一让丹娘着急的,是教授医术药理的先生还没找到。
不是年纪对不上,就是性别对不上。
如此拖拖拉拉闹了大半个月,一无所获。
丹娘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,无论在哪个时代,优秀的师资力量都是稀罕物。
这一日,吴大娘子喜滋滋地来了。
她带来了商线平息匪乱后的好消息。
“要不然说多亏了夫人您呢,这一趟走得又快又便宜,不但做了沿途州县的买卖,还顺利将货物运去了南朝,成了好大一笔的生意哩!”
吴大娘子都来不及吃一口茶,紧赶慢赶地就跟丹娘报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