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1章
瘦猴开始向我们解释。
这古代陵墓,无论何朝何代,有何不同,大体可以分三种。这第一种,就是死殉,例如明朝洪武到宣宗时期。因为老朱规定,帝王死后,后宫嫔妃需要殉葬。所以在帝王下葬前,嫔妃就会赐死,和帝王一块下葬。虽然是殉葬,却还是以死者身份归陵,所以墓门只有一扇。
这第二种,就是活殉,乃是用活人殉葬。这种墓,通常会有两扇门,里面一扇,乃是墓穴建成后,将建造陵墓的工匠等活人先封在里头的。可这种门,都是建立在殉葬坑里,或者陪葬室外。
这第三种,便是无殉。就是没有殉葬者。一般这种墓,要么只有一道墓门。要么里头那扇是木门,就是个装饰。
或者,墓门后的墓室,会摆上一些替代殉葬用的陪葬品。
听了他的解释,我乐了:“那你怕个鸡毛。这不就是最后一种吗?这里头连个死人都没有,不对,就那么一个!怎么,你还怕墓主人爬起来咬你啊?”
瘦猴指了指木门前的两个罐子:“但这里有这个!这还是座明墓!”
瘦猴缓缓道出缘由。
原来,明墓有个特点,那就是在殉葬制度上。
有洪武、永乐、仁宗、宣宗四朝,因为洪武大帝重新恢复殉葬制度,因而这四朝的墓里,殉葬者极多。
后来到了英宗时期,英宗废除了殉葬制度。
按理来说,后面的明墓,应该没殉葬者了。
可那封建时代,总有些老顽固。
他们老实抱着古制说话。
明面上他们不敢和英宗对着来。
暗地里,他们却认为,应该遵循祖宗之法。
所以,一些大臣武将,会暗戳戳的保留这个殉葬的制度。
他们不敢拿自家妾室来搞事,毕竟妾室突然消失,会被人知道。
于是他们会从人牙子手里买一些人,拿来殉葬。
可因为这些人跟墓主人毫无联系,就因为这个理由被杀,必定心怀滔天怨恨。
所以,这类墓一般都比较邪门。
尤其是木门外摆陶罐的,更是邪门中的邪门。
瘦猴的门派早有规定。
碰上这种墓,别犹豫,赶紧走,千万别想着进去跟墓主人伸手拿东西。
按理说,瘦猴敢做这种挖坟掘墓的活儿,必定是个胆大包天的人。
而且,这都什么时代了,还信这个?
瘦猴却说:“我也不想相信,可我们这一脉的书上记载,有些前辈也不信,非要闯,结果在这种墓里把命给送了,还是好几例。唯一的特例,是一个清代的前辈,虽然活着从这里头出来了,却跟被吸了几十年阳气一样,气若游丝。回去没多久,也歇菜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