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面上看上去是捡到了“香饽饽”的二皇子暨嘉祯,心中忐忑不已,领旨谢恩过后的大脑还是一片空白的。父皇把他放去实权部门了……小秦大人的先生,韦之贯韦大人的手底下。可是,父皇看上去很是康健,他不敢深想其中深意。作为吏部尚书,韦之贯很坦然地接受二皇子暨嘉祯会过去历练的事。他知道,历帝这样安排,是做出了选择了。泰山封禅散了朝会,大皇子暨元望,二皇子暨嘉祯,分别跟随礼部尚书、吏部尚书离开了太和殿。礼部尚书常宾长相圆润,平日里人也好说话,是心宽体胖的性格。他对于大皇子到礼部做事没什么想法,笑呵呵主动问暨元望,“不知殿下,在礼部当职这段时间,想做什么事呢。”暨元望冷着脸,脚步一顿。想做什么??他都不想来礼部,他能想做什么?哪怕心里面这般想着,他还是深呼吸一口气,整理好情绪,温文有礼地对常宾应道,“常大人看着安排即可,本宫都能学。”他不想得罪常宾。而礼部作为六部之一,要是能够得到这些文官的支持,也不枉他来这么一趟。常宾闻言笑了笑,“那殿下不妨到了礼部后,看看再做定夺。”“那便依常大人所言”,暨元望说道。待他到了礼部,常宾安排了礼部所有官员都前来给他见一见。在过来行礼的官员里,暨元望很是惊讶地见到了刘勉,刘旭的大儿子。这时,他才想起来对方好像确实就在礼部任职的。不过,刘旭这人低调得很,倒是没什么人会提起刘勉来。在礼部过去几年了,刘勉还是一名青衫官员,当任礼部主事,未有升迁。“下官见过大殿下,见过常大人。”被大皇子明晃晃地打量着,刘勉带着些许局促行礼道。“免礼”,暨元望没想和他多说什么。他在心里暗自纳闷,刘旭那个奸猾的老东西,怎么会养出这么个老实小兔子的儿子。尔后,他的幕僚之一,礼部郎中卢忠贤也过来行礼了。暨元望对他点了点个头,就看向下一个人。片刻后,常宾就把礼部上下都大致上给暨元望引见完了。随后,他简单地点了点几个重要点的官位出来,话里话外暗示给大皇子挑选。暨元望听罢后,选了礼部郎中的岗位,就跟着卢忠贤和另外一位官员一同做事。见状,常宾客客气气地勉励了卢忠贤与另外一位礼部郎中几句,叮嘱他们二人接下来要好好协助大殿下。卢忠贤和另外一位礼部郎中自然忙不迭应下。常宾把大皇子托付给他们二人之后,就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。这之后,暨元望就开启了他在礼部休闲懒散,事事有人忙前忙后的日子,活计有人干,功劳有他一份那种。卢忠贤和那位礼部郎中任劳任怨,还颇积极打掩护以及送功劳,可谓煞费苦心。一方面是,他们不敢让大皇子做一些琐碎的杂事,另一方面则是存了讨好大皇子的心。一方愿打一方愿挨就是了。对于他们这些做法,常宾这个礼部尚书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不鼓励也不阻止。甚至于,在他看到卢忠贤他们交上来的材料,大多数署名都是暨元望的那些时候,还能够面不改色地对大皇子说几句表扬的话。曹明洋对于大皇子暨元望被派去礼部这件事,比暨元望自己上心多了。虽然历帝看上去已无大碍,他依旧心存怀疑。这段时间里,他有意把自己府里的几个庶女都许了出去,和几个武官结了亲。暨元望那里,也在他的点头下,最近纳了两名侧妃,分别是大营坐营官潘国源家中的嫡次女,度支主事廖奇文家中的嫡长女。朝堂上下的官员调整,他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安排,能动的动一下,不能动的就再等等。期间,恩科殿试很顺利地结束了。这一批天子门生,不少人私下都和曹府搭上了关系,后面分派官职的时候得到了大多数都是留京任职的好差事。至于和秦朝宁往来密切的那几个进士,钱勤学、梁梓稳、廉侃、陶詹衡、能俊悟、虞鸿羲,则都被分派外放做官了。朝廷给他们挑的上任地方,还都是些偏远的艰苦地区。因为路途遥远,又有截止到任时间,连给他们返回原籍探望家人,建进士牌坊等的时间都没有,几乎是两三日内在京城里收拾收拾就得立即出发。原本按照廉侃、能俊悟、虞鸿羲三人殿试后还是在二甲前几的排名,混个翰林院庶吉士是稳妥的。然则,曹明洋作为主考官,直接就把他们剔除在庶吉士之外了。他的理由用的是翰林院如今的庶吉士太多了,今年不需要增员。这理由,倒是横竖说得过去。翰林院的庶吉士大多数是待官的状态,自然是不缺人的。但是每一届春闱后再进几个人,也是常态。这事本就是一件可进可退,左右都行的事。以至于,也没人会特别关注庶吉士增不增员,为什么增员,又何缘由不增员。曹明洋作为主考官,又作为次首辅,他这么做了,就没有人会对他的决定提出反驳或者质疑。